當八旬老人因嚴重腹膜炎合并多重基礎病陷入深度昏迷,血紅蛋白指標跌破危險值,大同守佳消化病醫院的醫護人員用一場多學科協作的生命保衛戰守護患者平安。前不久,大同守佳消化病醫院成功救治了一位患有 30 余年高血壓、甲減、腦梗病史的腹膜炎高齡患者,以精準的診斷、果斷的決策和精心的護理,讓老人重獲新生。
生命垂危的轉院患者
初夏的清晨,大同守佳消化病醫院接收到了一位昏迷的老人——88 歲的李老太,當時她呼吸微弱,隨行的家屬手里拿著一疊厚厚的病歷......
接診醫生迅速為李老太進行檢查,血壓低至 70/40mmHg,心率 120 次 / 分,體溫 39.8℃,屬于典型的感染性休克體征。血常規檢查結果更是令人揪心:血紅蛋白僅 6.4g,遠低于正常標準(女性 11-15g),屬于嚴重貧血;白細胞計數高,提示存在嚴重感染。胸部 CT 顯示雙側胸腔積液、肺不張,腹部 CT 則提示消化道穿孔、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患者有 30 年高血壓病史,最高血壓達 200/110mmHg;10 年前得過腦梗,留下了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的后遺癥;還有甲減病史,長期服用優甲樂。” 據老人的家屬說:“在之前的醫院,醫生說她年紀太大,基礎病太多,貧血又嚴重,手術風險太高,讓我們別抱太大希望,可我們不甘心,聽說守佳醫院擅長處理復雜病例,就轉過來了。”
此時的老人,身體就像一棟搖搖欲墜的老房子,多個 “部件” 同時出現故障。消化道穿孔引發的感染如同洪水,正在侵蝕著本就脆弱的器官功能;嚴重貧血導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隨時可能出現多器官衰竭。擺在醫護人員面前的,是一道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救治難題。
多學科會診的生死抉擇
“立即啟動 MDT(多學科會診)” 外科專家龐爾國、心內科專家劉彥春、呼吸科專家喬銘、麻醉科專家封飚、內分泌科專家王桂英以及檢驗、影像專家紛紛到齊,一場與死神的較量就此展開。
“患者目前的核心問題是消化道穿孔導致的感染性休克和嚴重貧血。” 龐爾國院長率先發言,“穿孔不修補,感染無法控制;但患者貧血嚴重,手術中可能出現無法止血的情況,風險極大。” 呼吸科喬銘主任指著胸部 CT 影像分析:“雙側胸腔積液已壓迫肺組織,導致肺不張,術后呼吸功能可能無法恢復,需要提前做好呼吸支持準備。”
心內科劉彥春主任仔細查看心電圖后指出:“患者存在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加上長期高血壓導致心肌肥厚,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心功能驟降。” 麻醉科封飚主任則更為謹慎地指出:“患者血紅蛋白太低,組織供氧不足,麻醉藥物可能進一步抑制循環功能,術中死亡率極高。”
經過全面評估,專家團隊最終決定:立即為患者輸血糾正貧血,同時做好術前準備,進行手術。“我們要分秒必爭,在患者身體尚能承受的情況下完成手術。” 龐爾國院長的話語堅定有力。
與死神賽跑的手術臺
老人的血紅蛋白在輸血后升至 8g,雖然仍低于正常水平,但已達到手術最低要求。手術室里,醫護人員早已做好準備:麻醉機、監護儀、除顫儀等設備調試完畢,10 單位紅細胞懸液、800ml 血漿準備就緒,血管活性藥物陳列在麻醉臺旁。
“開始麻醉誘導”、 “阿托品 0.5mg 靜推!”、“心率回升至正常范圍”,手術開始,龐爾國主刀,打開腹腔,大量黃綠色的消化液和食物殘渣已污染整個腹腔。“找到穿孔位置了!”清理腹腔污染物……醫生們動作有條不紊;麻醉師與護士密切配合,隨時應對突發狀況。3個小時后,當最后一針縫合完成,腹腔引流管順利放置,手術宣告成功。
精心細致的術后護理
術后老人轉入監護病房,這里的醫護人員早已制定好了詳細的護理方案。“患者術后第一天,體溫仍高達 39℃,我們采用冰毯物理降溫,同時調整抗生素方案。”ICU 護士長介紹道。針對嚴重貧血,每天監測血紅蛋白變化,根據結果適時輸血,確保組織供氧。
呼吸科團隊每天為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指導她進行腹式呼吸,同時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清除氣道分泌物。“老人清醒后,因為害怕疼痛不敢咳嗽,我們就用鎮痛泵減輕她的痛苦,鼓勵她主動排痰。” 呼吸治療師說。
內分泌科則針對甲減病史,調整優甲樂的劑量,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確保代謝水平穩定。營養科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從腸外營養逐漸過渡到腸內營養,先給予米湯、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再慢慢增加食量。
術后第五天,李老太終于能開口說話……在住院治療 10 天后,李老太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轉入普通病房。護士們每天幫她翻身、叩背、按摩肢體,預防壓瘡和深靜脈血栓。針對她的腦梗后遺癥,醫生制定了肢體功能鍛煉計劃,指導她進行關節活動和肌肉訓練。
醫患同心的生命奇跡
前不久,李老太康復出院。出院時,她的血紅蛋白已升至 10g,血壓穩定在 130/80mmHg,精神狀態良好,能在家人的攙扶下緩慢行走。家屬特意制作了一面寫著 “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的錦旗,送到外科辦公室。
據了解,李老太的成功救治,涉及外科、麻醉科、心內科、呼吸科、內分泌科、住院部、護理部等多個科室的數十位醫護人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用專業的技術和高度的責任心,共同譜寫了一曲生命贊歌。
“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考驗的不僅是醫生的技術,更是醫院的綜合實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大同守佳消化病醫院專家們紛紛表示,“我們將繼續完善多學科協作機制,提升急危重癥救治水平,用實際行動守護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