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趁熱吃”“趁熱喝”是不少人的習慣。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食用過燙的食物會顯著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大同新和醫院腫瘤科牛熊介紹,食管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排名第8、致死人數第6的高發惡性腫瘤。食管癌分為食管鱗癌和食管腺癌兩大類,其中食管鱗癌更為普遍,占所有食管癌的90%。在中國,食管鱗癌的發病率與致死人數均為所有癌癥的第4位。
此前的研究指出,環境因素是食管鱗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其中就包括食用過燙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就將超過65℃的過燙飲品列為潛在致癌物質。
這是因為,食管能耐受的最高溫度是60℃,超過這個溫度就會燙傷食道黏膜,但食管對溫度并不敏感,即使被燙傷也沒有明顯感覺。加之食管內壁的黏膜非常脆弱,如果長期吃溫度超過65℃的食物,會對食管黏膜上皮造成慢性損傷。
食管黏膜雖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反復燙傷會引起食管炎、食管黏膜粘連等。長此以往,受傷的食道黏膜不斷脫落、修復、增生可能引起基底的細胞出現異常,發展成食管炎,甚至罹患食管癌。
過熱的飲食對胃部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胃黏膜很薄很脆弱,過熱的食物會損害胃黏膜,從而引起胃潰瘍、胃炎、胃黏膜粘連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飲食太燙還有不利于消化、傷害牙齒、影響味覺等其他一系列危害。
不利于消化 咀嚼是食物進入口腔的第一道消化運動,會促進消化酶的分泌,多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能保護腸胃。而如果食物太燙,一般囫圇吞棗就咽下去,這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會造成消化不良,影響胃部的正常新陳代謝。
導致口腔潰瘍 正常情況下,人體口腔和食管的溫度是36.5℃~37.2℃,能耐受高溫是50℃~60℃,當吃東西感覺燙時,食物溫度一般可達70℃。食物最先接觸的是口腔,人體的口腔黏膜非常嬌嫩,溫度太高的食物會燙壞口腔,使口腔黏膜充血、損傷,引起口腔潰瘍等,長期下去就會形成慢性口腔黏膜炎癥,甚至導致口腔癌。
傷害牙齒 飲食太燙對牙齦和牙齒也有害處,尤其是牙齒表面和牙齦,會造成牙齦腫痛、牙齦潰爛和過敏性牙痛。
影響味覺 太燙的飲食會破壞舌面的味蕾,影響味覺神經,過度刺激味蕾,引起味覺失靈,很多人因此口味也變得越來越重。
總之,食物入嘴溫度建議不超過60℃,在吃飯和喝熱飲時,不妨等一等、晾一晾。如果不小心吃到過燙的食物,能吐就吐,別強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