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一條“免費校服”的新聞上了熱搜。
近日,河南鄭州市二七區長江東路小學新生入學報名現場,登記即可領取的“免費校服”吸引大量網友的關注,備受好評。有網友表示,這種做法不僅節約了資源,還減輕了負擔,建議全國推廣。
“免費校服”也被稱為“循環校服”,來自學校畢業生的捐贈,或高年級學生“以舊換舊”,經學校統一送往專業機構清洗消毒后再向低年級同學免費傳遞。對此,不少家長都表示支持。
中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隨著身高體重噌噌往上長,校服必然要不斷更新,有些校服甚至沒穿多久就不合身了,一扔了之未免可惜。如果能回收利用,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能減輕家長負擔。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舉措,還能讓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等理念深入孩子們的心靈,成為最鮮活的教育素材。
因此,無論是算環保賬、經濟賬還是教育賬,推動校服的循環使用都具有積極意義。正因如此,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就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可采用學校統一購買供學生循環使用的模式,也可探索校服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等回收利用機制”,鼓勵探索校服循環使用機制。
10年來,各地在這一方面已有不少有益嘗試。例如,北京、浙江、河北、廣東、山西等地先后出臺相關規定,要求立足綠色環保理念,創新工作機制,推動校服回收利用。而今,鄭州這所小學推出的“免費校服”,就是循環使用校服的典型案例。
“循環校服”的環保價值值得肯定。在全球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校服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大量紡織資源以及廢棄校服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數千萬套校服被丟棄,這些校服的生產涉及棉花種植、印染加工等多個環節,不僅消耗資源,還會產生大量污染物。推廣“循環校服”,能夠有效減少校服的生產量,降低紡織業對環境的壓力,為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循環校服”減輕了家長經濟負擔。隨著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購買校服對一些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尤其是對多子女家庭或經濟相對困難的家庭,“循環校服”提供了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一套質量良好的校服經過合理循環使用,能讓更多家庭受益,使有限的家庭資源投入到孩子其他更需要的方面。
“循環校服”承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它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環保教育課堂。當學生穿上“循環校服”時,能切身感受到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再是書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這種親身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他們從小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觀念。同時,校服的流轉承載著校園文化和精神的傳承,流轉的校服就像一種無聲的交流,增強了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循環校服”是一次極具意義的嘗試,其蘊含的環保、經濟和教育價值值得肯定和推廣。期待“循環校服”在校園生根發芽,讓環保節儉理念真正“穿”進校園,融入每一位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