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了是哪部電影里說,有人,就有希望。和這個類似,我好像還聽過有個高人曾經(jīng)說過,有人,就有了一切。人,帶來的不僅是衣食住行、情感和大小社會交集,還有這些行為、這些文化差異、這些情感碰撞、這些喜好相同或迥異的百舸爭流,在一座城里,終會匯集到一個地方,形成閱盡千帆的心鄉(xiāng)安處。
這個地方,不僅商業(yè)繁華、人聲鼎沸,而且胸襟闊達、海納百川。這個地方不僅是地標,更是本地文化的舞臺。盡管在新時代光彩耀眼的大同城可以挑選出很多璀璨之地,但是如果論起大同味道的市井文化、城市拼圖來,紅旗廣場,才是幾代人的大同記憶主畫面。
紅旗廣場是學(xué)名,老大同人管這里叫西門外廣場。紅旗廣場呈現(xiàn)的是時代印記,西門外廣場烙刻的是方位坐標,明清至今,這里因商貿(mào)和交通而繁華熙攘。1969年修建外觀酷似人民大會堂的大同展覽館,西門外這片巨大而熙攘的市民交匯聚集之地也因此以“紅旗”為名。紅旗廣場中央的雕塑,出現(xiàn)過神獸鳳凰,那是因為源于對這座城起源的美好傳說;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代梟雄的君主,那是因為在這片土地上,他曾經(jīng)銳意改革,不僅提升了軍事戰(zhàn)斗力,還把彼時還不起眼的大同囊括懷中,從此,大同因要塞而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不僅僅是歷史課本里必學(xué)必考的科目,也是大同歷史上,從春秋戰(zhàn)漢的紛爭中破繭而出的蝶變之翅。紅旗廣場上的雕塑,也為這片闊達之地楔入了本地人的城市靈魂之根,外來者認知這座城市的文明與精神之眼。沿著清遠街順流而下的文脈氣息與城市煙火,在這里濃烈疊融,繁華傾城,軟紅十丈。
紅旗廣場上,見證了太多的重要時刻。旅游節(jié)、紀念活動,以及春節(jié)鳴放禮花焰火、踩高蹺、劃旱船,曾幾何時,大同重大的活動、集會、群眾活動都在這里開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笑臉相映神采飛揚。紅旗廣場,亦莊亦諧,老少咸宜。打把式賣藝的、挑擔子串街的、耍猴的賣大力丸的、拉洋片的擺小人書攤的、賣麻糖杏干兒大碗兒茶的,都喜歡在紅旗廣場打開場地。這里,是最繁雜和包羅萬象的市井江湖。紅旗廣場是小孩子、青年人、老人們都愛匯聚在一起的終極所在,拍電報的、打長途的、集郵的,打臺球的、遛彎兒的、消夜的,搞對象的、照全家福的、合影留念的,逛累了歇腳兒的、看展覽的、讀書的,“北冰洋”二層喝汽水兒的、一層唱卡拉OK的,往西門外轉(zhuǎn)乘公交車的、往紅旗商場或者后來的百貨大樓集中采購的,紅旗廣場是相約的地點,紅旗廣場是分手的終點。刀一般的鳳凰,滾珠一般的石球,沉默的趙武靈王立馬雕像,是紅旗廣場讓人回首最清晰的標點。
廣場是一座城最重要的公共空間,紅旗廣場就是昔日大同城的脊柱,暗藏著大同城最重要的一條神經(jīng)元,這條神經(jīng)元連貫發(fā)散到全城,這條神經(jīng)元時常痛并快樂著,有事的時候我們來這里,沒事的時候我們也來這里。這里,不僅有文化有娛樂有生活需求有吃喝拉撒,還有人。我們親近的我們熟識的,我們點頭之交的我們斜睨相對的,我們陌生的我們忽視的,這些人在這里一起呼吸,一起湊成了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的大同舊模樣,一起勾畫各自生動的大同臉譜,演繹人生百態(tài),靜看云卷云舒。這里,還是建筑下有故事、風雪中有情感、陽光里有溫暖的心靈歸處,記錄風云變幻,笑對花開花落。
文/任翔宇